骆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我市生态产品价值补偿方式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和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收到建议承办通知后,我委高度重视,专门研究部署建议办理工作,明确承办处室和工作要求。对建议中涉及其他部门职能的内容,及时商请相关单位提供落实情况,确保办理工作落到实处。
针对其中的建议,我们采纳了4条、落实了4条,具体情况如下:
宿迁市作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省级唯一全域试点市,近年来,立足生态禀赋,聚焦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综合施策、多维赋能,确定了“建成一套价值核算体系、制定一批生态产品认定标准、探索一套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打造一批富民样板示范、形成一套稳定支撑机制、建成一个交易平台、制定一套生态建设绩效评价办法”目标体系,指导全市探索平原水网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转型路径。
一、量化“生态底”,探索全域自主核算机制
针对生态产品数据空间化管理,我市立足地域特色,编制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划定“森林、农田、湿地、城市”四大生态系统,建立调查监测数据库和三维数据库,全面摸清生态产品数量、质量等基础信息,明确三大类262项生态产品及其数量和分布情况。探索建立省内首个“技术规范、统计制度、实施方案”三位一体的GEP自主核算制度体系,形成以部门核算为主体的《宿迁市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试行)》及全省首份严格执行国家技术规范要求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报告。搭建综合信息平台,推动建立开放共享的集数据管理、信息发布、成果展示、产品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产品信息云平台,今年将实现平台的综合展示功能。
二、擦亮“生态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针对优化土地资源及污染防治生态补偿,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稳步推进污染物总量管理改革,印发《关于优化排污总量指标管理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排污总量指标储备库分级。纵向补偿突出集中统筹,参照生态价值探索开展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建立水环境区域补偿、耕地保护激励、减污降碳成效挂钩等一系列生态补偿机制,省内率先出台《耕地保护激励实施办法》,市财政每年兑现激励资金2000万元。横向补偿创新协同立法,为积极破解跨区域生态环境合作治理难题,加强骆马湖等流域水环境保护,宿迁市与徐州市推进颁布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首部设区市协同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泗洪县和安徽省明光市、五河县三地建立公益诉讼协作机制,沭阳县与连云港灌南县签订联防联控联治合作协议,泗阳县与淮安淮阴区建立协同监管联动机制。
三、打造“金饭碗”,开展生态产品富民实践
针对生态产品供给价值,系统构建“宿有千香”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运营战略体系,打造“宿寻千味”、“宿享千宿”等生态区域公用品牌矩阵,将众多分散的农产品集中赋予生态品牌价值,“宿有千香”品牌生态产品年度销售额连续3年实现翻番,2024年销售额突破12亿元,其核心单品“宿有千香·霸王蟹”年销售超4亿元,产品溢价达30%。充分放大“电商名城”效应,积极推广“电商+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模式,助力花木、稻米、果蔬产业年产值突破百亿元。其中,打造“花木+电商+直播”模式,花卉直播销售额占全国三分之一,2024年花木销售额突破350亿元,带动近40万花木从业者创业就业。推动生态文旅融合,将旅游特色不显著的三台山建设为集历史文化展示、科普教育、运动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森林公园,洪泽湖湿地景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骆马湖旅游度假区打造成为苏北首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牛角村欢乐田园度假区带动群众就业1500余人,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600余万元。
四、拓宽“转化路”,畅通生态权益交易途径
针对拓宽金融支持与融资渠道,市级成立楚光能源发展集团、楚丰农业科技发展集团等国企平台,县域成立5家“两山”平台公司助力生态产品收储及交易,搭建以京东、省供销社电商平台等为依托的线上交易中心。探索水权交易、碳汇交易,先后开创全国地下水水权交易先河、实现全国首例蒸汽冷凝水水权交易,首创在全省开展县区间水权交易,沭阳县打造全省第一例碳中和林,开展古黄河生态廊道森林碳汇价值评估与收储交易试点。建立沭阳县“VEP花木生态价值贷”,由商业银行依据花木生态价值核算报告向纯民营企业发放“VEP花木贷”,累计发放贷款1000万元;开发泗洪县“绿票”产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碳排放和污染物社会治理,形成调查监测、评估核算、投资交易、运营增值、生态平衡的全链条闭环管理。
此外,为进一步扩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成效,下一步将围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推广应用、绿色金融支持、交易展示、经营开发等方面深化细化落实举措。
一是深化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推广应用。立足破解“难度量”,一方面建立一套行政区域单元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规范,完成“两张清单”编制,规范化GEP核算体系经验全省推广;另一方面积极探索VEP核算数据库、指标体系和模型,开展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的核算、评价、转化,根据核算结果创新开发VEP生态花木贷、VEP生态修复贷等绿色金融产品。
二是探索基于VEP核算结果的绿色金融支持模式。宿迁立足破解“难抵押”,持续加大绿色金融服务力度,构建“1+7+N”的特色金融服务体系,重点支持花木种植、生态蟹养殖等7个特色生态项目,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色金融重点项目库。完善沭阳县“VEP花木生态价值贷”、泗洪县“绿票”产品,进一步对生态产品进行资产化、证券化、资本化探索,推进VEP核算结果与金融机构贷款挂钩,立足片区生态产品资源禀赋,探索“生态资产权益打包贷”“存量生态资产证券化”模式,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色金融产品。
三是建设生态产品价值交易和展示平台。立足破解“难交易”,坚持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协同发力,探索打造产品清单、数量分布、权益归属等情况集于一体、开放共享的生态产品综合信息平台,可视化展示“市—县—乡镇(街道)”三级生态产品和GEP信息。新成立楚光能源发展集团、楚润数据集团、楚丰农业科技发展集团,以国企平台助力生态产品收储及交易。以京东、省供销社电商平台等为依托,搭建线上交易中心,展示销售百余种地方生态产品,在京东等平台上线品牌店12个,品牌授权经销商(专营店、展销中心)9家。
四是加强生态产品经营开发。立足破解“难变现”,系统构建“宿有千香”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运营战略体系,将众多分散的农产品集中赋予生态品牌价值,建立生态产品认证体系,更好培育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充分放大“电商名城”效应,推广“花木+电商+直播”模式,申办全国区域性生态产品博览会、现场交流会等活动。突出生态类旅游资源优势,骆马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洪泽湖湿地景区、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享誉省内外,打造“宿寻千味”“宿享千宿”等生态区域公用文旅品牌矩阵,将宿迁打造为生态旅游目的地。
宿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