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慧慧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健全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接到建议后,我委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明确分管领导、主办处室并加强与农业农村、交通运输、财政、水利等部门和单位对接沟通,逐条逐项深入研究建议内容,充分进行吸纳落实。
针对其中提到的3条建议,我们全部予以采纳并落实,具体情况如下。
一、关于坚持问题导向、明晰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市坚持将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实施方案》要求,扎实推动改革工作,相关经验做法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宣传推介,入选省典型案例汇编。一是深入调研明晰推动措施。2020年以来,围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谁来管”“怎么管”“要素怎么保障”等问题多次开展工作调研,深入剖析设施管护存在的短板弱项,寻求解决路径。同时,在省发展改革委组织下,会同南京、镇江、南通等市发改部门开展省级层面调研,明确更好推动改革的思路举措,参与制定省级地方标准《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通则》。市级层面由发改和财政部门制定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的意见》,确定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二是制定清单明确管护责任。推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明确管护内容和管护主体至关重要。我市在前期调研基础上,结合国家和省相关要求,因地制宜明确农村通信、养老、殡葬、公路、河道等17个类别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内容、管护主体和监管主体,为农村各类设施常态长效管护提供科学有效保障。各县区分行业制定如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管理、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和管护、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等标准规范。三是完善机制实现协同推进。市级层面成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召集人、市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的宿迁市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各县区也参照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市卫生健康委排定《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落实工作推进措施清单》,明确医疗设施管护目标、管护方法、操作规程等规定。市水利局以《江苏省农村水利条例》等相关法规为指导,夯实县区和乡镇政府农村水利工作主体责任,落实地方人民政府的主体、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监管和供水单位的运行管理责任。市交通运输局全面统筹“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加强市级政策支持和指导监督,印发《关于加强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通知》《宿迁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督导考评实施方案》《宿迁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和《宿迁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绩效考核暂行办法》等制度文件。2022年12月,在全省率先出台《宿迁市农村公路条例》,规定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和运营资金的投入方式和来源,明确市、县(区)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职责,明确农村公路的具体养护要求。
二、关于探索多元管护、聚焦提质增效。积极探索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智慧化管护,将创新技术运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管护,通过科技赋能提升管护效率、降低管护成本。市交通运输局加快推进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流量路段智慧扩容、数字管控体系化建设,打造宿迁市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网一平台”智能化管理和服务平台。开展农村公路桥梁基于“BIM+GIS”的桥梁数字管养平台研发,采用农村公路桥梁多源数据技术,创新研发宿城区多数据融合的农村桥梁数据化、智慧化管养平台,打造江苏省农村公路桥梁养护标杆品牌,在国内类似项目中树立示范典型。
市体育局聚焦室外全民健身设施科学化管护,打造“线上+线下”室外体育器材数字化管理模式,实施全市体育设施“一张网”管理。以省级全民健身设施管理维护信息平台为支撑,组建线下室外体育器材巡检队伍,实现室外体育器材监管、质保、巡检、报修、维修、使用等环节线上线下同步联动,提升室外全民健身设施数字化管护水平。
三、关于坚持长效管护、确保持续发力。一是持续加大资金保障力度。支持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持续把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纳入县区财政预算,科学调整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投入结构,推动村级基础设施维护取得实效。2023年全市财政部门安排运行维护资金6.49亿元重点支持农民群众需求迫切、反映强烈、受益直接的农村公共设施运行维护项目。各乡镇(街道)严格按照上报的维护项目,组织落实运维项目维护任务,完善各项工作举措,确保管护到位、效果良好。支持农村公路管护一体,2021—2023年,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累计投入43.6亿元,其中农村公路建设投入31.5亿元,农村公路养护投入12.1亿元,用于提升农村公路治理能力建设,完善路政管理体系,建立“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建管养”一体化水平。强化项目绩效管理,科学设定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项目绩效目标和效益指标,从着力解决村内最急需、群众最急盼、受益最直接的农村公益事业运行维护建设项目入手,基本涵盖村内道路硬化、公共文体活动场所基础设施、农田水利维修、垃圾池维护等农村基础设施,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二是充实建强设施管护队伍。将队伍建设作为扎实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质效提升的关键举措,强化人员力量配备。同时,采取设立公益性管护岗位等形式,优先从经济困难户中聘请管护员,负责村属公共基础设施日常巡查、小修、保洁等工作,实现设施管护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市城市管理局通过加强农村环卫保洁队伍建设,持续提高农村环境水平。将农村环卫保洁队伍建设作为支撑点,督促各县区按照农村常住人口的3‰或每个自然村1~2人的标准,采取适龄人员招聘入职、低保户和困难户照顾等方式,全面组建农村环卫保洁队伍。目前,全市农村保洁人员达14500人,主要承担自然村、乡村道路沿线、河渠水体及岸坡的保洁、垃圾捡拾,以及农户家庭和村庄垃圾桶的垃圾收集,农村垃圾收运体系覆盖率、集中收集率达100%。三是积极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开展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让广大农民了解和接受“村级公益事业需村民共同出力出费”“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设自己管护等道理”。同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引导社会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市供电公司围绕电力设施管护多次在乡镇广场、社区开展电力安全宣传,提高群众对电力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提升电力基础设施日常维护质效。市生态环境局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意义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等环保知识,切实增强公众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激发全民参与治污的责任感与积极性。引导村民对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及时发现和反馈设施存在问题,不断提高民众满意度。
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要求,持续深入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一是持续推进改革试点。坚持以“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为引领,进一步探索一体化管护模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各部门、各县区健全完善原有的管护方案和管护措施,鼓励教育、卫健等有条件的行业主管单位优先探索实现城乡一体化管护的有效路径,确保管护主体和责任明晰,管护标准和规范健全,管护经费保障落实,管护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二是系统总结改革经验。深入总结沭阳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试点县探索经验,推广沭阳县制定农村公共运行维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乡镇公益性公墓规范管理、高标准农田管护、信息通讯设备精益运维、农村公共绿化设施管护、广电基础设施管护等方面先进经验,对于成效明显的经验做法,以制度形式予以固化推广。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力度。推动市级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经费的支持保障力度,加大对农村公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标准农田等方面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制度,将应由政府承担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费用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大对上级奖补资金的争取力度,不断拓宽管护资金来源渠道,实现政府资金投入稳定增长。强化对经济薄弱乡镇、农村社区的资金补助力度,实现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全面提高管护水平。四是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宣贯即将颁布的省级地方标准《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通则》,深入开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成效宣传,引导社会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充分发挥新媒体宣传载体作用,结合文明实践活动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广大农村群众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本条建议原文及答复件可以公开。
宿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6月26日